說到農業,現在農業的新星還屬溫室大棚,現如今,不管是什么蔬菜水果作物,都喜歡使用溫室大棚,當然了,畢竟溫室大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生長環境,對于作物品質的保障還是非常有效的。紅河溫室大棚廠家認準科創溫室工程,我們專業設計、生產、銷售、安裝優質的溫室大棚,深受客戶信賴。不過今天科創溫室給大家說的可不是紅河的溫室大棚,而是紅河的梯田帶來的“新農業”。
“梯田是咱的命根子,不種不行!”云南省元陽縣新街鎮大魚塘村年過六旬的盧正學道出了無奈,家里田少,種稻不賺錢,孩子們進城后不愿回來,往后誰來種田?
這也是哈尼梯田的尷尬。1300多年來,這里的百姓把山川開墾成生態農業奇觀,“森林—村寨—梯田—水系”融為一體。然而,如今的哈尼梯田,既面臨“誰來種地”考驗,也面臨生態保護壓力,怎么換個種法?云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推廣“一水多用、一田多收、糧漁共作”,讓古老的土地煥發生機。
“糧漁共作”轉方式,一畝地產生幾畝效益
大魚塘村海拔高,村民只能種一季水稻。盧正學家里十口人,僅有一畝多地,他說:“一年能打500斤米,自己吃都不夠,家里主要收入靠兩個兒子在外打工?!?/span>
村里人種的是紅米,偶爾也在田中放養些鯉魚,“放多少魚,基本看心情”。元陽縣農業局水產站站長李梅告訴記者,哈尼人在梯田養魚、養鴨古已有之,只是數量較少,主要自給自足。
哈尼梯田的命運不僅關系村里人的生計,更關系這一世界文化遺產的傳承。“總有一天我干不動了,孩子們也不愿種,到時候別說哈尼古歌、哈尼舞蹈,就是想找說哈尼話的人也難了?!北R正學說。
改變傳統種植方式。政府推動,龍頭企業、科研單位參與,2016年6月,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與中海漁業公司聯手,進行了“稻鰍共作”示范試驗。泥鰍市場價格較高,可以與水稻同步生長,其排泄物能補充稻田養分,一畝地產生幾畝效益。
大魚塘村村民李正福,如今把田流轉給了呼山眾創農業開發公司,一年每畝地租金1200元。除了租金,他還可以到基地上班,每月收入2000元。
“如果只種稻肯定虧錢,目前基地流轉260畝水田,主要用于做稻魚鴨共作,基本盈虧平衡?!焙羯奖妱摴敬篝~塘基地負責人張衛說。
元陽縣累計投入1000余萬元,在新街、牛角寨、馬街等鄉鎮實施“稻魚鴨”綜合種養基地2.8萬畝,初步形成“政府企業科研院所養殖戶”的“稻漁共作”綜合開發模式,在有效保護哈尼梯田生態系統的同時,畝產收益大幅提升。經測產,示范區畝產值達1萬元,輻射帶動區畝產值8030元,一水多用、一田多收,實現了“百斤糧、百斤魚、千枚蛋、萬產值”的綜合效益。
“保住了哈尼梯田,才能吸引更多游客,旅游業發展起來,更多村民就可以本地就業,而到了插秧、收割季節,村民又可以成為基地工人,在產業發展過程中,哈尼農耕文化、哈尼古歌等文化遺產得到保護傳承?!崩蠲氛f。
新型主體當“車頭”,老梯田變身萬元田
發展立體農業,離不開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帶動。
大魚塘村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與龍頭企業對接。公司統一供種、統一技術、統一收購,每公斤紅米按7元保底價收購,打造梯田經濟。
“不管是魚還是鴨,養多少、怎么養,都需要科技?!北R正學說,少了產值低,多了可能導致魚鴨生病。關鍵時候,技術員上門指導,養魚的稻田中間開了水溝,現在一畝地放養十來斤魚苗,畝產量30公斤以上。
想養鴨的農戶,公司免費提供鴨苗,鴨蛋高價回收。錦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新街鎮養殖場副總經理白冰說:“對公司來說,能節省養殖成本,分擔風險,帶著農戶一起發展,實現雙贏?!?/span>
產業如何黏住更多農戶?元陽縣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在“龍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鏈條中,發揮村兩委作用。白冰說,比如免費送鴨苗,許多農戶都想多多益善,給誰家、給多少,還得看能力,這些情況村干部熟。另外,上項目前先培訓,發放麻鴨時,還會隨機提問養殖戶。
紅米也要增值。元陽縣成立有機紅米專業合作社,與種植戶簽訂訂單,種植優質品種。2016年,全縣優質紅米種植面積達9.01萬畝,產量達3.15萬噸,產值達1.89億元,帶動了10.4萬農民增收。
新型主體帶動,立體農業打造成循環產業。在梯田里,水稻的葉子、碎稻谷、田間的小蟲變成魚鴨的“大餐”,魚鴨糞便成了水稻生長的肥料,種養全過程實現了綠色無污染。
李梅給記者算了筆賬:紅米畝產量只有七八百斤,但每公斤能賣7元,一畝能收入2800元;每畝梯田養30只鴨子,一年鮮鴨蛋收入近9000元,養魚每畝能收入3200元。綜合算下來,減去成本,梯田的畝產上萬元。
守著梯田能致富,許多村民都回來種田了,去年牛角寨鄉實現了脫貧摘帽。貧困戶和政民說,“家里8口人種10畝梯田,種田加上就近務工,生活越來越有奔頭啦!”
全產業鏈升值,梯田經濟邁向可持續
“梯田無法機耕,還是需要人力,梯田種稻,始終面臨種植成本高的難題?!睆埿l認為,從經營的角度看,要想留住梯田種稻,必須讓梯田經濟也有高收益。
張衛認為,年輕人不愿種地、不會種地的趨勢很難逆轉,未來種地的人越來越少,如何保證梯田都有人種?
“適度規模經營是一條可行之路,現在是四個人耕作一畝地,未來可能平均一個人耕作四五十畝地,耕作面積大了,成本就能有效控制?!睆埿l介紹,目前基地260畝地只有兩個上班的農業工人,農忙時臨時聘用周邊勞力。根據合同,聘用勞力,優先雇用村中貧困戶。
張衛說,隨著人均種植規模的擴大,農業工人的收入隨之提高。不過,這也意味著農業企業的支出增加。“企業要算經濟賬,想要贏利,必須提高農業效率?!睆埿l認為,提高單位面積產值,既要靠提高產量,也要靠提升價格?!扒罢咝枰靠萍?,后者需要創新營銷方式?!?/span>
“紅米品種如果不行,畝產就上不去;稻田中養鯉魚還是泥鰍,是單養還是混養,這些都需要科技支撐?!睆埿l說。
記者在呼山眾創公司的基地看到,不同梯田里養殖著鯉魚、泥鰍、本地螺螄等品種,進行養殖實驗。“立體養殖不僅要看效益,也要看生態,不能對梯田這一文化遺產造成不良影響,這需要進行科學規劃,因地制宜調整農業結構?!?/span>
“去年基地銷售額2000萬元,今年預計能到3000萬元?!痹柨h糧食購銷有限公司總經理沈鴻文告訴記者,“紅米賣得好了,自然就有人愿意種地了?!?/span>
為了確保米源、打造品牌,元陽縣糧食購銷有限公司探索了“公司協會”的方式。沈鴻文說:“公司利用品牌效應提高附加值,協會聯系農戶,確保米源。通過示范帶動以及部分合作社等基層組織入股,產業得到了發展,貧困群眾得到了幫扶?!?/span>
水稻景觀與鄉村休閑旅游相結合,催生新產業新業態。“以前紅米基本上是自給自足,現在隨著梯田游越來越熱,外地游客來得多,紅米價格不斷提高?!痹趶埿l看來,梯田紅米仍有升值空間?!敖窈筮€要加強營銷,推動綠色發展,通過品牌建設、綠色有機認證等方式,提高紅米的附加值,讓梯田經濟更加可持續?!?/span>
梯田對于云南這邊來說并不陌生,因為云南這邊是高原,梯田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多的,尤其對于紅河來說,梯田可謂是主要的農業載體。當然,梯田不僅是農業的載體,也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