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世代按照春種秋收模式侍候土地的老家人民來說,真的眼看著把自家口糧地里肥沃的黃土被扒開后像建房子打地基那樣的折騰,短時間里還真是難以接受,尤其是在看不到未來前景的前提之下。當時人們只知道要在寒冬臘月里種菜,比如西紅柿、芹菜什么的卻根本不清楚要賣給誰、怎么種。思想工作和技術輔導被一種變革即將來臨的狂熱所替代。
去云南麗江出差時,聽到很多當地人說起麗江溫室大棚是從他們這里傳過去的,一些政府官員也對王樂義帶領村民前來“取經”的事情記憶猶新,并略帶著一股子酸酸的味道。我表示不以為然。即便溫室大棚真的發源于此地,沒有王樂義帶領村民率先在科創試驗成功了麗江日光溫室蔬菜種植生產技術,并引發壽光乃至全國的蔬菜“白色”革命,估計靠他們到現在也未必能結束冬季北方人只能吃白菜、蘿卜的歷史。
因為與科創溫室相隔不遠,老堯溝鎮各村便首先受益于這項源于土地耕種模式的巨大變革——借助麗江溫室大棚充分利用光照使各種蔬菜能在冬天里發芽、生長并成熟,并慢慢形成以西瓜為主的麗江溫室大棚種植特色。很快,溫室大棚得以迅疾在全縣鋪開,并結合實際情況以政治任務的形式開展這項工作。對世代按照春種秋收模式侍候土地的老家人民來說,真的眼看著把自家口糧地里肥沃的黃土被扒開后像建房子打地基那樣的折騰,短時間里還真是難以接受,尤其是在看不到未來前景的前提之下。當時人們只知道要在寒冬臘月里種菜,比如西紅柿、芹菜什么的卻根本不清楚要賣給誰、怎么種。思想工作和技術輔導被一種變革即將來臨的狂熱所替代。等上級任務逐層傳達下來、到達各村村委會時,方式方法就變得越來越簡單也越來越直接,后只剩下一句話“你家必須倒地建大棚”。就這樣,我家村東一畝二分地的口糧田很快變成了一個溫室大棚。
厚厚的北墻全是用泥土夯起來的,有的地方干脆用“磯”壘起來,密不透風。你坨過“磯”嗎?用一個略顯長方形、面積大約為半個平方的木制框子當作模子,然后把和好、混有麥糠麥秧的泥巴用鐵鍬鏟到模子里,抹平,去掉模子后晾曬干了就成了“磯”,相當于現在水泥預制品廠生產的各種檁條。沒有水泥,早先人們蓋房子時就用“磯”。坨“磯”是一個苦力活,要一個個地用模子扣出來,但是它在溫室大棚北墻和兩個掛耳垛子里能起到加固的作用,不只是為了保溫。村委會組織的推土機只負責扒地隆起土堆,造型、搭建立柱、扯鐵絲網等等營生全要靠人力。大家沒有經驗,就都指望鄉里派出的技術人員,排著隊等。溫室大棚是新穎的,像一座座只有北墻卻在南面露天地方扣上塑料薄膜的窮人家房子。遠遠望向村東田野時就仿佛憑空在大片莊稼地里垛起無數黃土堆一樣,讓從沒這么糟蹋過土地的人們心里緊張得“嘣嘣嘣”直跳,生怕成了兒戲。后來,一部分大棚戶跟著村委領導去參觀了壽光孫集鎮的蔬菜大棚??杉幢氵@樣父母還是膽戰心驚,邊隨著其他人家耕地、播種、施肥和細心管理邊擔心西紅柿熟了時究竟要賣給誰。那時所有溫室大棚里都栽種了毛粉西紅柿,一種又軟又甜的暢銷品種。
現在回憶起來,要想在冬天里吃上各種新鮮蔬菜并不是一件容易事情,需要人們在大棚里付出無數勞動的汗水后才可能實現。比如我家種植的毛粉西紅柿,從播種起,父母便必須天天到大棚里勞作。起碼的營生就是早起去拉罩在大棚上的草苫子,傍晚再去放下來;要站在棚頂,踩著竹竿挨個草苫子地拉起、放下。等毛粉西紅柿幼苗挪好后,就得需要精心管理了;施肥、松土、澆地、捉蟲、打藥,幾乎天天都沒有空閑地忙碌著。再后來,快靠近年根的時候西紅柿們開了花,經過人工授粉后坐果,勞動強度便逐漸加強。這種時候看著慢慢長個的西紅柿,人們喜憂參半。讓人驚喜的是西紅柿真的可以在這個溫室大棚里長成,并且是自己親手操作、伺候的,憂的是包括村干部在內的大部分人都在擔心與壽光那邊簽訂的收購合同是否存在變數,萬一人家不來收了該怎么辦?市場和銷路不掌握在自己手里,一切都是未知數。合同這種法律文書在那時并沒有被人們廣泛接受,甚至還不如你我之間的一個口頭承諾。
當然,第一年毛粉西紅柿成熟時壽光市場那邊按約定來了十幾輛大型貨車把人們辛苦三個月結出的成果都換成了嶄新的人民幣??墒堑诙陼r這個收購合同便不復存在了。轉而成為村里幾個常年跑運輸的能人收購后往外拉,賣了多少算多少,扣除他們中間的費用剩下的就是你的,收入一下子減少幾乎一半。聰明人都知道這是為什么,也看透了只要我們村乃至我們鄉這邊沒有建成相應的蔬菜批發市場并形成規模,只靠這些唯利是圖的經紀人是不可能把溫室大棚維持下去的。于是,第三年時人們便紛紛放棄了溫室大棚的栽種。不到三年,轟轟烈烈的溫室大棚運動便成為一陣秋風似的刮了過去。